在“取消限購”的競賽中,內蒙古呼和浩特技高一籌。以“不再查套數”為由,成為第一個如願以償的城市。已經有“粉絲”去取真經了。這也難怪。各地同有此心,而懾於輿論的重壓,誰也不敢妄動。如今竟有吃到螃蟹的,當然要群起效之。
  今年4月以來,樓市再次成為風暴眼。不過,與以往不同,這一次的主題不是“到底要漲多少”,而是“會如何著陸”。投資增速的下滑,交易量的萎縮,價格的下降,一切都說明樓市正走入一個新階段。即便是曾經的“春天派”,也不得不承認寒風襲來,令人發抖。
  市場有漲跌起伏,這本是正常事兒。可是,樓市牽涉廣大,非普通市場可比。不光買賣房子的眼睛盯著,連有關部門也跟著揪心。樓市火熱時,有關部門要調控市場,要設立限購,最後終於把房價搞上去了。現在,樓市趨冷了,有關部門又坐不住了,要順應市場,要取消限購,幫著開發商搞促銷去庫存。
  當然,人們可以理解,地方政府的錢袋子就在樓市上,樓市風吹草動,他們也跟著心肝兒肉疼,不可能不有所表示。“不關心則已,關心則亂”嘛。何況,限購併不是什麼好法子,設立之初即廣遭拍磚,如今取消了似乎也順理成章。可是,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不高興,那麼多人罵娘?
  有人分析認為,部分不明真相的群眾在坐等幸災樂禍的機會,期望樓市崩盤,如同呼和浩特的鄰居鄂爾多斯那樣,故而“伸出了憤怒的毒牙”。也有人指出,樓市調整的趨勢已成,取消限購將無法達到“救市”的目的。
  幸災樂禍自然不可取。儘管“春天派”常常誇大樓市的作用,但是無可否認它的確對經濟發展有巨大影響力。樓市崩盤不是鬧著玩的,它不可能只讓開發商和地方政府倒霉,而不傷及普羅大眾的飯碗。各國的歷史已經表明,樓市一旦觸發危機,那將影響深遠。當經濟學家在嘮叨“硬著陸”風險時,人們不能完全從陰謀論的角度理解。
  在一個極端重要、關乎所有人利益的市場,人們不會排斥有形之手的參與,有的時候甚至是期盼這種參與。然而,人們不排斥的、期盼的是科學的、理性的、公正的參與,而不是總打“迷蹤拳”,讓這個市場更為混亂、複雜、不健康。人們希望在這個市場看到透明的得到遵守的規則,而是不是“想走就走”的隨意為之。
  無規矩不成方圓。有關部門在何種情況下動用法治的手段,經濟的手段,乃至行政的手段干預市場,需要有一個起碼的標準。這才會給人們、給市場一個合理的預期。有關部門應該以一個穩定的元素存在,而不是因為存在而造成更大的不穩定。唯有如此,這個市場才可能健康發展,即使有風雨,也不會陷入絕地、崩塌不復。
  具體到當前,什麼情況要限購,什麼情況要取消,得有一個理由,需要和大家說明白,至少要和人大交待交待,不能某委、某局一個文件上有領導的“可”就完了。  (原標題:樓市不能總打“迷蹤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q06cqump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