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國傳統文化講求尊師重教,作為學生而言,書本無疑是第一“老師”。一個讀書人的一生幾乎都與書本為伴,書本亦師亦友。向來焚書是歷史中為人所不齒的文化打壓行為,而現在撕書之舉卻成為學生的一種時髦傳統,大有長江後浪推前浪的勁頭。
  5月30日上午,陝西咸陽長武縣中學高三學生在上課最後一天課舉行瘋狂撕書拋灑活動,一名50歲老師制止不成反被6名高三學生毆打,將三根拖把棍打斷,造成老師頭部受傷。(《華商報》6月2日報道)
  每年的臨近高考,一些中學都會上演起漫天的花雨的壯觀場面,花雨的主要成份便是撕碎的書本。撕書的壯舉美其名曰發泄壓力,大有背水一戰的決心,不知從哪個學校發起,漸漸變成了一個很流行的傳統。
  我們的高中老師一般都會用考上大學,前途一片光明等一些言辭鼓勵學生用功讀書,戰勝高考,給學生帶來不良的引導作用,是得他們將大學當做學習的終點,由此,撕書的時機選擇也很恰當,一般是在學校上課的最後一天,也就意味著書本對其已經沒有利用的價值,即可拋棄。
  要說是宣泄也極有根據,對於一個要參加高考的學生而言,書本幾乎占有了他們所有的時間,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是書本在慢慢撕碎他們,雖說恨之入骨,但卻無法拋棄,在這樣的壓力之下一旦快要得到解放,反過來撕掉書籍發泄一番雖無道德卻是是自然之舉。
  撕書的行為在情理上可以理解,但做法實不可取,書本作為教育體制和學生之間的橋梁,是學生最能切身感受到的教育帶來的壓力的載體,我們所學到的知識,我們所嚮往的明天,我們所渴望的成功,書本是便是汲取能量的泉源。我們多少個難熬日日夜夜都在書本的陪伴中度過,現如今這些書籍對你沒有了利用價值,便被當做教育壓力的替罪羊,撕得粉碎大有卸磨殺驢的舉動,不僅造成了了資源的浪費和環境衛生破壞,更不利於對下一屆畢業生的引導。
  我們說書本是第一老師,如果一位老師殫精竭慮教書育人,最後落得個撕得粉碎的下場,那該校學生毆打老師也在必然之中了。我們一些學校,一味的應試教育推行,只註重升學率而忽視了學生的德育教育,最終無有反哺之情,卻遭毆打之舉。如此撕書不足以平學生之怒,畢業之時毆打老師是否又會成為一波新的流行趨勢誰也不敢斷言。
  暴力不能夠解決任何問題,反觀事件的本質,我們能夠發泄的對象同屬於弱勢群體,沒有任何意義。教育體制的改革是一個長期的工程,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都需要從自身做起,慢慢完善,毆打老師和撕書等行為實屬發泄私憤,起不到一點正面作用,實非大丈夫所為。
  文/孫兵強  (原標題:畢業生撕書做宣泄實不可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q06cqump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